倭國天智大王

天智大王原稱葛城皇子,因是舒明大王與皇極大王之間的長子,故被稱為中大兄王子。[1]其父舒明大王641年去世時,由於王位繼承問題無法解決,因此掌握大權的蘇我蝦夷本想排斥山背大兄皇子的王位繼承權,而推舉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古人大兄皇子繼位,然而由於朝中意見未能統一,最後才將大王之位交給舒明大王的遺孀寶皇女,於是寶皇女登基成為皇極大王。皇極大王在位期間,蘇我蝦夷的權勢進一步上升,蘇我蝦夷便以此強化其專制統治,使大和朝廷形同其囊中之物,兩度爭奪大王位失敗的山背大兄皇子,也在此期間為蘇我蝦夷所害。

山背大兄皇子死後,雖然其為中大兄皇子的王位競爭對手,但中大兄皇子不因此感到欣慰,反而對蘇我氏權勢的增長感到不安,因而暗中計劃打倒蘇我氏。在此其間,向來心懷大志的中臣鎌足開始親近中大兄皇子。為了避免他們的交往被蘇我氏發覺,因此中大兄皇子與中臣鎌足便先後向當時知名的學問僧南淵請安拜師,一方面學習儒學,同時也藉一起上下學的機會,於途中密謀。

為打倒蘇我氏,中大兄皇子聽從中臣鎌足的建議,拉攏久對蘇我入鹿一家懷有不滿的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佐伯子麻呂、葛城稚犬養綱田等人,於是中大兄皇子的政變集團逐漸成形。645年,中大兄皇子便在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等人的協助下,假借三韓來朝之機,當朝誅殺蘇我入鹿,隨後發兵將蘇我蝦夷一族夷滅。

政變成功後,皇極天皇決心退位,雖中大兄皇子本有爭奪王位之意,但為避嫌,並趁機排除庶兄古人大兄皇子的繼承權,於是推薦舅舅輕皇子繼位為大王,是為孝德大王。作為政變的主謀集團領袖,中大兄皇子雖然未能成為倭國大王,卻因此掌握實際政權,並推動大化改新。

待孝德大王駕崩後,中大兄皇子為排除孝德一系,以鋪平自己接班之路,於是再擁其母皇極大王重登大寶,並改稱齊明大王。658年,孝德大王之子有間皇子突然被告發有謀反之意,中大兄皇子迅速反應,將有間皇子處死,徹底將孝德大王的後代從其繼位之路上排除出去。

660年,由於唐帝國與新羅王國攻滅百濟王國,百濟殘黨向倭國求援,主政的中大兄皇子給予百濟復國運動大力支援,大和朝廷為此甚至由齊明大王領軍,大舉進駐九州參與戰事,不久齊明大王便駕崩於朝倉橘廣庭宮,由於此時倭國正全力支援百濟復國運動,因此中大兄皇子先以太子身分執掌政權。663年,倭濟聯軍在白村江慘敗,這次的戰敗重創了中大兄皇子的聲望,使之不得不與豪族妥協,受此打擊的中大兄皇子只好暫緩登基,繼續以太子身份掌握朝政。

經歷與唐帝國交手慘敗,而聲勢受挫的中大兄皇子,經過這場失敗後,就一直在防範唐帝國的入侵。為此,他積極整備國防,除在對馬、壹歧、筑紫等國配置防人外,並將太宰府自博多內遷,還在其前方興築水城,並於筑紫、長門兩地營築朝鮮式山城。然而即使如此,中大兄皇子仍是對於可能的入侵感到不安,668年出於國防安全的需求,中大兄皇子宣布將首都從飛鳥遷至近江大津京,並趁此良機登上大王之位,是為天智大王

登基後,天智大王捨其已成年之子大友皇子,而立弟弟大海人皇子為皇太子,以作為維持大王家內部勢力的權宜之計。因此天智大王長久以來一直有以大友皇子取代大海人皇子的意圖,但因為中臣鎌足的調解而始終未加更易。669年,作為天智大王與大海人皇子居間調和者的中臣鎌足去世,天智大王便開始積極推動以大友皇子取代大海人皇子的行動。670年,天智大王為大友皇子新設的太政大臣一職,將原本屬於皇太子的職權移至太政大臣,使得身為皇太子的大海人皇子遭到架空,進一步激化兩人的矛盾。

671年8月,天智大王重病,至10月因病情一再惡化,自知疾病已無轉好可能的天智大王出於鞏固大友皇子的地位考量,命蘇我安麻呂傳召大海人皇子入宮,準備交待後事。受命的蘇我安麻呂因素與大海人皇子友好,於是在途中暗示大海人皇子要小心應對。因此當病入膏肓的天智大王對大海人皇子表示將要傳位給他時,大海人皇子知道這是天智大王想試探他,於是當即表示自己身體多病,不堪重任,懇求天智大王允許他能出家,並主動推舉大友皇子為皇太子。天智大王聽到大海人皇子如此表示,口中連稱遺憾,但心中倒是頗為寬慰,於是二話不說,馬上同意大海人皇子出家。天智大王隨即就在大內的佛殿中命人替大海人皇子剃度,並賜給袈裟。大海人皇子被自願剃度後,為保生命無虞,又向天智大王表示願意遠離大津京,前往吉野隱居,由於大海人皇子一連串順服的態度,讓天智大王一時放下戒心,因此他便隨即同意大海人皇子所請。得到天智大王的允可,大海人皇子當日便趁著天智大王尚未變卦之前,迅即帶著家眷、部屬逃出大津京,前往吉野暫時隱伏。

672年1月7日,天智大王駕崩,大友皇子隨即繼位為大王。隱伏在吉野的大海人皇子很快地便起兵,迅速派兵阻斷東國支援大津京的要道,並朝大和、近江進軍。近江朝廷的大友皇子見大海人皇子的軍勢進逼,於是下詔各地派兵支援,然而由於東國軍隊受到大海人皇子所阻,無法進援,使得大友皇子無法聚集足夠的兵力應戰,因此不久便為大海人皇子所敗,奪得大王之位的大海人因此成為天武大王。

 

[1]「大兄」為倭國王族中同母所生之長子的稱號,其往往是大王之位的有力繼任人選。葛城王子雖為舒明大王的次子,但他卻是皇極大王所出之長子,他被稱為「中大兄」係有第二個大兄之意。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