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責任翻譯]中世紀葬禮上活埋的馬來自遠方

這隻動物可能是維京船隻運過波羅的海的

波羅的海東岸一座古老的墓地裡,埋藏著一些令人驚訝的遺體。1100年前,傑出的戰士在這裡被火化,陪葬品包括琥珀珠、斧頭與銀飾。同時出現的還有年輕馬匹的骸骨。旅行者的傳說與考古線索表示,這是一種殘酷的儀式,馬匹被賽跑至精疲力竭,然後被牽入坑中,被迫跪下,最後被活埋。

考古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這些馬匹是本地的,但今天[2024年5月17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它們來自遙遠的地方,很可能是由維京船隻運載過來的。其中許多還是雌性,這顯示這些犧牲品的出生地,或許還有牠們的毛色,比牠們的性別更重要。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考古學家巴托什‧康特尼(Bartosz Kontny)表示:「馬匹對這些人來說非常重要,值得運輸牠們。」他表示,這個發掘工作讓我們得以一窺歐洲鮮為人知的地區之儀式。

他表示,這項研究也證實中世紀早期由維京人引入波羅的海的風帆的變革力量。「如果你有風帆,船上就有更多的空間容納船員與貨物──也許還可以容納馬匹。」

在過去的150年中,考古學家在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與波蘭發現數千座馬匹墳墓,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元年至1200年代。骸骨顯示,這些動物通常在3-5歲的黃金年齡被殺害。有的被整匹埋葬;有的被肢解。有些是直立在坑中被殺死的,有些則是側臥在沉重的石頭下被活埋的。在維京時代的立陶宛,筋疲力竭的牲畜被迫跪在地下坡道上,面朝下埋葬,就像飛奔入土一樣。

這項最新研究的共同作者、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考古學家凱瑟琳‧法蘭奇(Katherine French)表示,這有一個共同的主題:「他們故意犧牲昂貴的動物作為葬禮的一部分。」

為了更了解這些馬匹,研究人員從它們的琺瑯質中採集樣本,尋找鍶元素的變化。鍶透過水與食物吸收,在牙齒形成時融入其中,為了解動物生命早期的地點提供線索。正如早期考古學家所預測的那樣,公元元年至大約800年埋藏在波羅的海地區的馬牙中的鍶與波羅的海東部的情況相符。

但隨著維京時代及其帆船的到來,一些被犧牲的馬匹中的鍶表明起源於數百公里外、波羅的海對岸的芬蘭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中部。該研究的作者、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考古學家亞歷山大‧普魯斯科夫斯基(Aleksander Pluskowski)表示:「他們之間有著廣泛的聯繫。這些人與他們的鄰居關係密切。」

與此同時,從牙齒中提取的DNA也帶來另一個驚喜:這些馬匹既可能是母馬,也可能是公馬,這表明動物的性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當時的人們可能更看重馬的其他屬性,比如毛色,而不是需要一匹所謂的公馬來舉行這種儀式。例如,歷史記載與後來的民間傳說都表明白馬是祭祀用馬。

儘管馬匹在當地仍然可以買到而且很常見,但進口馬匹的增加表明,將一匹馬運送數百公里的費用可能也是一個原因。專為祭祀而進口的年輕馬匹顯示死者的重要性與財富,或許也顯示他們的關係網或人脈的廣度。法蘭奇表示:「威望因素比動物的性別重要得多。這似乎是一個每個人都參與的公共儀式。」

沒有參與這項工作的萊布尼茨考古中心(Leibniz Center for Archaeology)考古學家羅曼‧希魯霍夫(Roman Shiroukhov)表示,考古資訊「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來自波羅的海地區的書面資料」。對於塔西佗(Tacitus)等羅馬時代的作家來說,該地區位於文明世界的邊緣之外,只能透過不可靠的二手資訊來了解。在維京時期與中世紀,鄰近基督教王國的編年史家認為波羅的民族是異邦的「異教徒」。

希魯霍夫指出,波羅的海東岸是歐洲最後接受文字與基督教的地區之一,在1200年代來自德意志的條頓騎士(Teutonic knights)發動「北方十字軍運動(northern Crusade)」中,他們在刀劍鋒芒下皈依基督教。「犧牲這些馬匹的人並沒有為他們自己留下文字。」

運送馬匹的帆船也將波羅的海與向東通往烏克蘭基輔及東羅馬帝國的河流連接起來。隨著該地區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其財富也隨之增加──這反映在馬匹祭祀數量的激增上。

希魯霍夫表示,這種儀式不再是有權勢的領導人的專利,不太顯赫的男女的葬禮也使用這種儀式。希魯霍夫表示:「到了11、12與13世紀,這種現象非常流行,而且不僅限於富人。這確實是馬匹貿易的新篇章。」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rses-buried-alive-medieval-funerals-came-distant-lands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