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之亂

1155年7月24日,近衛天皇駕崩,朝廷為了天皇的繼位人選產生爭議。照理說,崇德上皇之子重仁親王本為當時最為熱門的人選,但由於鳥羽法皇的寵妃美福門院藤原得子從中作梗,與素來對重仁親王懷有敵意的關白藤原忠通聯手反對下,打算以美福門院藤原得子的養子守仁親王繼位,只是由於守仁親王此時年紀才11歲,且其父雅仁親王仍在世,於是鳥羽法皇與藤原忠通、源雅定、三條公教商議,決定立守仁親王為皇太子為條件,改推雅仁親王暫時即位,以待來日將天皇之位傳予守仁親王。於是雅仁親王雖然素來不符眾望,但仍舊成為天皇,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的登基,使得崇德上皇推戴長子重仁親王繼位,而由自己開設院政的願望落空,因而心懷不滿,從而使得大王家的內部對立加劇。與此稍早,攝關家也因為藤原忠實偏愛幼子藤原賴長,並為此剝奪長子藤原忠通的藤氏長者之位,將之轉讓給藤原賴長,而使得藤原忠通大感不滿。大王家、攝關家原本隱伏未發的內爭,很快地便浮上檯面。崇德上皇和左大臣藤原賴長親近,暗中反對後白河天皇,並與支持後白河天皇的鳥羽法皇、藤原忠通、藤原通憲等對立。

1156年7月27日,鳥羽法皇辭世,意圖親政的後白河天皇與企圖透過院政控制政局的崇德上皇兩派鬥爭更為激烈。原先,崇德上皇在鳥羽法皇臨終前曾試圖前往探望,但美福門院藤原得子擔心鳥羽法皇見過崇德上皇後會改變心意,因此指使院近臣藤原惟方逐走崇德上皇。吃了閉門羹的崇德上皇,只好憤怒地返回鳥羽田中殿,隨後鳥羽法皇駕崩後,崇德上皇與後白河天皇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

此時,平安京風傳崇德上皇打算聯合失勢的藤原賴長等人謀反,暗中召集各地兵馬,準備奪取治天之君的地位。後白河天皇聽聞此事後,立即下令檢非違使平基盛、平維繁、源義康召集京中武士阻止外來軍隊進入平安京,以預作防備。隨後又下令沒收藤原賴長及其父親藤原忠實的莊園,以斷其經濟命脈。崇德上皇見後白河天皇步步進逼,便於8月3日在少數親信的保護下,自鳥羽田中殿脫身,於次日與藤原賴長召集的武士平家弘、源為國、源為義、平忠正、源賴憲、源為朝等人入據白河北殿,準備攻擊後白河天皇。後白河天皇則召來武士源義朝、平清盛、源賴政等的軍隊,以高松殿為據點,與鳥羽上皇一方展開對峙。雙方在平安京中擺開陣勢,掀起了保元之亂。

起初,崇德上皇方面的武士源為朝曾建議以火攻夜襲高松殿,搶先將後白河天皇拿下,但為藤原賴長拒絕。源為義則建議先退至宇治固守,或退至近江待援,但因崇德上皇已邀興福寺僧兵增援,天明後將至,因此藤原賴長計劃與興福寺僧兵會合後,再行發兵進擊,因而也否決了源為義的建議。與此同時,後白河天皇方面的源義朝也提出相同的提案,打算趁著興福寺僧兵未至前,對白河北殿發動夜襲。後白河天皇隨即接受源義朝的建議,下令源義朝、平清盛等對白河北殿發動突襲,並在多田賴盛的保護下,將據點轉移至東三條殿。

8月5日清晨,平清盛率三百餘騎自二條大路、源義朝率兩百餘騎自大炊御門大路、源義康率百餘騎自近衛大路向崇德上皇所在的白河北殿發起突襲。傳說平清盛軍進攻源為朝把守的西河原門,向以神射、怪力聞名的源為朝將平清盛的郎黨伊藤忠直、山田是行射殺,迫使平清盛退卻。隨後源賴政、源重成、平信兼相繼抵達白河北殿,但仍無法攻入。源義朝於是獻計,在白河北殿西面的藤原家成邸放火,使大火順著風勢燒入白河北殿。上午8點左右,火勢如預期地延燒進白河北殿,崇德上皇軍防線崩潰。崇德上皇與藤原賴長相繼逃出。

崇德上皇匆匆逃出白河北殿後,前往仁和寺,打算投奔同母弟覺性法親王,不料到了仁和寺卻被覺性法親王關押起來,隨後被交給後白河天皇。事後,崇德上皇流放至讚歧國,自此再也沒有返回平安京的一日。藤原賴長則在家司藤原成隆的保護下出逃,不料卻為源重貞射傷,頸部中箭。身負重傷的藤原賴長好不容易逃至奈良,本欲投奔父親藤原忠實,但為已經退隱的藤原忠實閉門不納,最後傷重不治。崇德上皇一方的武士源為義、平忠正等也在搜捕後,被捉或自首,後經審判,平家弘、源為義、平忠正、源賴憲等相繼被處斬。

保元之亂後,後白河天皇全力強化政權,在信西(藤原通憲)的主導下大力推行保元新制和莊園整理。後白河天皇一方的武士在亂後也受到封賞,其中平清盛在信西的大力支持下,使平氏武士團的力量大為擴張,而立下大功源義朝卻未獲重用,官位反落居其下。源義朝因此心生不滿,因而於日後結合對信西不滿的院近臣藤原信賴發動政變,不過這是後話了。總之,自保元之亂起,武士地位開始轉變,武士開始介入政治運作,成為日後武家政治的根源。

發表留言